抓、扔、撕并非宝宝太调皮,而是发育的标志,家长做好引导是关键
-
“人有两件宝,双手和大脑”,这首儿歌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。
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,人的大多数实践活动都需要通过手来完成,而且手部动作的发育和大脑也是息息相关的。
有一个成语叫作“心灵手巧”,说的就是手和大脑的关系。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,一般手很巧的人智商也比较高,整个人都比较灵活。相反,笨手笨脚的人做其他事的时候也很困难。
手和大脑的距离这么远,二者的关联性为什么会这么大呢?既然手部动作和大脑发展关系那么密切,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对手部精细运动的训练,来促进宝宝智力的发展呢?
小婴儿的手部与大脑发育情况具有关联性
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学教授詹姆斯·法隆曾说过:“人的大脑皮层决定了人的行为。”因为人的双手上布满了神经纤维,所以与大脑紧密关联。
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大脑更为密切,根据研究显示:婴幼儿手部动作发育和大脑发育呈正相关,大约有30%以上的大脑皮质专门控制手部的动作,二者相辅相成。
精细运动与大运动相辅相成,构成了孩子成长的“旋律”
儿童的运动主要由精细运动和大运动两部分构成。
顾名思义,大运动主要包括走、跑、跳等大动作,精细运动则是包含手部动作在内的细致的小动作,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,二者不可或缺。
不过,相对于培养更方便,进步更明显的大运动,孩子手部的精细运动更不易发现,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。
有成熟的研究表明,精细运动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有效渠道。手部动作发育越好,代表孩子的大脑越活跃,而且孩子的手部动作发展同时会促进孩子协调能力,提升感统能力。
所以婴儿精细运动中也藏着大脑发育的信号,像抓、扔、撕等行为都是大脑发育的标志,家长做好引导是关键记得别随便打扰哦。
抓、扔、撕等举动并非宝宝太调皮,而是精细运动发育的标志
★0-1个月:基础生理反射不能被叫做精细运动发育
宝宝们在出生的时候,手会攥成拳,而且力量相当大。
有人做过实验:让新生儿攥住一根木棒后,再用力去拉,甚至可以直接把孩子提起来。这其实并不是手部动作发育的成果,而是基础的生理反射。
这样的反射在出生后第5周达到最大,到了4个月左右就会消失。
★2-3个月:“抓握”动作频发
到了稍微大一点的时候,宝宝的抓握动作依然很多。很多家长都有被宝宝拽住头发或者眼镜的经历。
但此时已经不属于孩子的基础反射了,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,我们依然可以趁这个机会训练宝宝的手部力量。
引导方式:家长们可以选择一些鲜艳柔软的小玩具来和宝宝互动,鼓励宝宝自己抓玩具。
★4-6个月:在“扔”的过程中锻炼手臂力量以及空间感
到了4个月的时候,基础反射逐渐消失,这个时期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最大的标志就是扔东西。
家长们先别急着头疼,幼儿思维发展的大师,任职于亚利桑那大学的拉纳尔德曾表示:“扔东西对于孩子大脑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。世间万物都有联系,而这种联系无法用语言表达,孩子的行为恰好是最棒的实践。
引导方式:家长们可以多带着孩子去户外进行活动,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探索世界。
★6-8个月:“撕书”成了孩子的主要乐趣
到了6个月的宝宝会让家长们更头疼,总是喜欢把好好的书撕掉。这也是精细动作发展的标志,宝宝的手指已经具备力量,可以进行更多的动作了。
引导方式: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去玩一些“撕纸画”,让宝宝发挥,还可以选择特定的图案要求孩子撕出来,这样也是一种锻炼方式。
宝宝的成长总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,家长们在发现宝宝的一些异常行为后不要急着生气,先查阅资料,再进行引导,这样才能为每一步的成长都打下基础,帮助宝宝成为更优秀的人。
-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